您的位置:首页 --中华合作时报·周刊》--41 --正文

 
 

 

 

 

 

 

 

 

 

 


 

茶人喜相逢 品香情谊浓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与清缘坊茶艺馆联合举办读者联谊会


CHINA CO-OPERATION TIMES - TEA WEEKLY     2003-1-17


  本报讯
(记者 文卿)2003年元月11日,农历腊月初九,隆冬岁末,却乍暖如三月阳春。下午,位于五棵松的清缘坊茶艺馆内气氛热烈,来自京城的近30位爱茶人会聚一堂,《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读者联谊会正在热情洋溢中进行着。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创刊于2002年3月28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茶周刊》坚持“弘扬茶文化经,引导茶消费”的宗旨,踏实地为茶产业的发展服务,积极传播健康有益的经济文化信息,在社会各界、包括热心读者的悉心关怀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应邀出席联谊会的最年轻的读者代表--20岁的王菲,是《茶周刊》的第一位订户。当《茶周刊》还在策划、酝酿时,她就曾来电话询问“报纸什么时候出”。她激动地说:“我是一名学茶专业的学生,茶文化
的博大精深令我神往。茶人能有一份自己的报纸是我期盼已久的事,《茶周刊》的创办实现了我的愿望。我很高兴地看到《茶周刊》从无到有,而且办得越来越好。我衷心祝愿《茶周刊》前途无量,并随着中国茶产业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
  五福茶艺馆公关部张霁霁说:“我们非常重视对《茶周刊》的订阅与宣传,不但在每个包间、每个茶座放有这份报纸,而且每位公司职员还人手一份”。据记者了解,读《茶周刊》已成为“五福”职员的习惯,如果谁要是周末没有看到《茶周刊》就会感到若有所失。张霁霁认为,《茶周刊》是很有文化品位的,而且不失时机地传播业内经济信息,在产业和茶人中间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中国茶道教研究所研究员、道教正一派二十九代法裔张兴发表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国粹。俗话说“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凡是名山必有名寺、名观,有名寺、名观的地方一定有名茶;茶文化的发展与佛教、道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可以说,历史上佛、道两教出于“弘教”、“修炼”的目的,在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非常感谢《茶周刊》和清缘坊茶艺馆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好机会,得以与在座诸位切磋茶艺。”张兴发说:“我愿意与大家一道,为发展茶文化、振兴茶产业贡献力量。”
  读者联谊会主办人之一的清缘坊茶艺馆经理早屠国方在祝贺联谊会圆满举办时说:“我高兴地看到《茶周刊》健康成长;特别痛仗此茶缘,和在座的朋友们相知相识。”
  本次读者联谊会特邀嘉宾、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先生指出:这些年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是茶文化兴起的社会经济根源。人们在温饱有余后,自然对精神消费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城镇新的业态形式的茶馆业正在应了这种客观需求,同时,这种需求也促进了茶叶产销量的快速增长,进而带动了整个茶产业的发展。
  联谊会上,《茶周刊》负责人代表编辑部全体人员由衷感谢广大读者、各界人士对报纸的理解和支持,“为不辜负各界的期望,在新的一年里报纸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再建立一批《茶周刊》读者服务部,促进与读者的互动关系,让社会上更多的茶人参与办报。”
  出席联谊会的还有北京八大处公园经营部副总经理宋建国、桑田园茶艺馆总经理范广安等,大家为办好《茶周刊》无不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京华时报》等新闻媒体也派记者出席了这次的读者联谊会。

 


本版权系中国茶业协作网所有

http://www.teanet.com.cn  E-mail: sales@teanet.com.cn

网络支持:北京金桥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物流配送:北京市义元商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