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茶网,看《茶周刊》,做快乐茶人!!!

 首页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吴觉农生平展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

   饮茶曰品,讲究色香俱佳,这是一种精致的文化归趋。茶之色,除了茶汤本身的色泽外,还要靠茶器衬托。
  中国人饮茶,讲究茶器,因为传统茶道视茶器已非一般的盛茶的器皿,它已融入了审美要求,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首先,茶器对茶汤有补色作用。我国的邢窑越窑,都是古时的名窑,有“南青北白”之说。皮日休诗曰:“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魂起。”可一加茶汤,情景就不同了。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比较邢瓷与越瓷的优劣,他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认为,越瓷优于邢瓷,其奥秘就在于能否衬托茶色的呈现。所以:邢州瓷色白,使茶汤色红;寿州瓷色黄,使茶汤色紫;洪州瓷色褐,使茶汤色黑,均不宜于盛茶。茶盏主要为瓷制,名窑各自的色彩,也随时代审美心理的变迁而褒贬不一。宋尚青,浙江龙泉的哥窑,河南临汝的汝窑,均为青瓷,皆视为上品。后来,宋人兴斗茶风习,要求茶色洁白,所以就宜黑盏了。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黑白分明,斗茶效果更佳。到了明代,对茶色的要求又不同了,讲究茶色黄白,所以张原说:“欲试茶色黄白,岂容青花乱之。”又主张用白瓷来衬托。
  北宋时,茶具中出现了紫砂制品。紫砂素面素心,古色古香。用紫砂壶泡茶,不走味,不易馊,不变色,色香味皆蕴。紫砂壶造型朴拙,又多题款,已成为凝聚着多种审美情趣的载体。有些名壶,与金玉同价,已成国宝。
  茶之色,还要待水来成全。《红楼梦》妙玉用五年前在梅花上收的雪水泡茶,黛玉不经意地说是陈年雨水,让妙玉嘲为“大俗人”,呛得无言以对,可见水在品茶中是十分讲究的。相传王安石观茶色能断定这水是长江中峡的水还是下峡的水。有一次,王安石托苏东坡带中峡之水,苏东坡舟中困倦,轻舟已过中峡而不觉,只好从下峡取水去搪塞。王安石根据茶色半晌方见,断定此水为下峡之水,笑东坡作假欺人,一语中的,弄得苏东坡十分狼狈。
  茶高雅的意蕴,使其获得独特的文化品位,茶与禅,茶与道,都有密切的关系。“静守黄庭不炼丹,因贫却得一身闲。自看火候蒸茶熟,野鹿衔筐送下山。”(明·施渐《赠欧道士卖茶》)这位与世隔绝的道士,让野鹿衔筐,下山卖茶,极富道家气韵。“道人家住中峰上,时有茶烟出薜萝。”道与茶的关系可谓密切之至了。我国文人把煮茶饮茶过程,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实践过程,充满高雅的情趣,郑板桥说:“坐小阁上,烹龙凤茶,烧夹煎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间仙境也。”烹茶饮茶已成为骚人墨客的文化追求。同时,茶文化也已进入民俗。唐代以后,茶已经成为订婚的象征,在北方,女方出阁的嫁妆,俗称“下茶”;在南方,男方求婚的聘礼,俗称“茶定”。《红楼梦》中王熙凤与林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就源于此。茶是爱情和婚烟的信物,民歌有云:“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我们家乡的风俗,早年女人结婚时从娘家带来一包茶叶,放在箱子底下,待女儿出嫁时,拿出珍藏了几十年的这包茶叶,睹物忆旧,教导女儿诸多生活的辛酸和幸福。这实在是很优美的古风。
  当今,酒喧嚣而茶静寂。酒宴上劝酒灌酒,花样翻新,丑态百出,竟美其名曰酒文化。有朝一日,招待来客,能够以茶代酒,这将是社会文化品位提高的一大标志。

 

本版权系中国茶业协作网所有

http://www.teanet.com.cn  E-mail: sales@teanet.com.cn

网络支持:北京金桥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物流配送:北京市义元商贸中心